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发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及具有该扁管的蒸发器,包括管体,管体内开设的多个沿管体长度方向的通道,管体表面设有多道延其长度方向的配合槽,配合槽处对应的管体为配合段,配合槽之外的管体为通道段,通道段、配合段相间分布,通道包括开设在通道段内的第一通道、开设在配合段内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在通道段内沿管体宽度方向均匀分布,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横截面均为矩形,第一通道内设有多道沿其长度方向的筋条,多道筋条的内端在第一通道内相接,多道筋条的外端与第一通道的内壁对应处相接,筋条上设有多个贯穿孔,装配精度高,蒸发器成品质量好,换热效率显著提升,显著提高了散热效率。
公开号:CN214333112U
申请号:CN202023140950.4U
申请日:2020-12-23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陈建元;郑磊
申请人:Changzhou Changzheng Hechanger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F25B39-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发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及具有该扁管的蒸发器。
[n0002] 蒸发器是把来自压缩机的高温高压气体(换热介质)通过扁管和翅片将其中的热量传递给蒸发器外的空气,从而使气态制冷剂蒸发器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体,使其通过节流元件(如膨胀阀或节流管)后吸收大量热量而气化。
[n0003] 现有的蒸发器的扁管的结构不合理,装配精度差,影响蒸发器的成品质量,并且扁管的水力直径大,影响换热效率。
[n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及具有该扁管的蒸发器,装配精度高,蒸发器成品质量好,换热效率显著提升,显著提高了散热效率。
[n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n0006] 一种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包括管体,管体内开设的多个沿管体长度方向的通道,多个通道沿管体宽度方向分布且相互独立、平行,所述的管体表面设有多道延其长度方向的配合槽,多道配合槽沿管体宽度方向均匀分布,配合槽处对应的管体为配合段,配合槽之外的管体为通道段,通道段、配合段相间分布,所述的通道包括开设在通道段内的第一通道、开设在配合段内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在通道段内沿管体宽度方向均匀分布,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横截面均为矩形,第一通道内设有多道沿其长度方向的筋条,多道筋条的内端在第一通道内相接,多道筋条的外端与第一通道的内壁对应处相接,筋条上设有多个贯穿孔。
[n0007] 进一步的,所述的筋条设有四道,筋条的内端在第一通道的中心处汇集相接,筋条的外端分别与第一通道的内壁面中间处相接,筋条的外端与第一通道内壁面中间处焊接。
[n0008]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通道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的第二通道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通道沿管体厚度方向的第一通道第二边长H1>第二通道沿管体厚度方向的第二通道第二边长H2。
[n0009]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通道第二边长H1≥2倍的第二通道第二边长H2。
[n0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配合槽的槽底面与管体表面平行。
[n0011] 进一步的,所述的管体的厚度为2±0.02mm,配合槽处的管体的厚度为1.6mm。
[n0012] 进一步的,在管体厚度方向上,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中心线与管体的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n0013]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通道的中心与配合段的中心重合。
[n0014] 一种蒸发器,包括上述所述的具有微通道的扁管,所述的扁管呈连续的S型绕设结构,还包括翅片、进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进口铝管、出口铝管、冷凝进口铜接管、冷冰出口铜接管,扁管的一端为进口、另一端为出口,所处的翅片连接在管体上,所述的进口集流管与扁管进口连接,所述的进口铝管与进口集流管的进口连接,冷凝进口铜管通过进口洛克环与进口铝管连接,所述的出口集流管与扁管出口连接,所述的出口铝管与出口集流管的出口连接,冷凝出口铜管通过出口洛克环与出口铝管连接,进口集流管与进口相连接处的结构与扁管进口端结构配合,出口集流管与出口相连接处的结构与扁管出口端结构配合。
[n0015] 进一步的,所述的翅片为连续折叠结构,翅片的两端分别对应的与相邻两扁管的管体连接。
[n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配合槽的设置使得管体的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便于连接时的快速定位,提高连接的精度,与集流管的连接更为的便捷、可靠,连接质量好,促使提高蒸发器的质量;筋条使第一通道的水力直径减小,且增大了与换热介质的接触面积,显著的提升了换热的效率,筋条的通孔减小了对换热介质流速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显著的改善了扁管、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大幅度提高了蒸发器的散热效率,提高了使用效果。
[n0017]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n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扁管的截面示意图。
[n0019] 图2为图1中I部的放大示意图。
[n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蒸发器侧视图。
[n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蒸发器前视图。
[n0022] 其中:1为管体,11为配合槽,12为配合段,13为通道段,111为第一通道,112为第二通道,2为筋条,3为翅片,4为进口集流管,5为出口集流管,6为进口铝管,7为出口铝管,8为冷凝进口铜接管,9为冷冰出口铜接管,10为进口洛克环,11为出口洛克环。
[n002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n0024] 参照图1、图2,一种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包括管体1,管体1内开设的多个沿管体长度方向的通道,多个通道沿管体宽度方向分布且相互独立、平行,管体1的宽度为60mm,管体1的厚度为2.0±0.02mm,管体1表面设有两道延其长度方向的配合槽11,两道配合槽11沿管体宽度方向均匀分布,配合槽11的深度为0.2mm,配合槽11的宽度为4.8mm,配合槽11的槽底面与管体表面平行,配合槽11处对应的管体为配合段12,配合槽之外的管体为通道段13,通道段13、配合段12相间分布,通道包括开设在通道段13内的第一通道111、开设在配合段12内的第二通道112,第一通道111在通道段12内沿管体宽度方向均匀分布,第一通道111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第一通道111的边长H1为1.2mm,第二通道112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第二通道112沿管体长度方向的第二边长W2为1.2mm,沿管体厚度方向的第一边长H2为0.6mm,H1≥2H2,在管体厚度方向上,第一通道111、第二通道112的中心线与管体的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二通道112的中心与配合段12的中心重合,使得管体的结构规整,便于生产制造。
[n0025] 第一通道111内设有四道沿其长度方向的筋条2,四道筋条2的内端在第一通道111的中心处相接,四道筋条2的外端与第一通道111的四侧内壁的中间处相接焊接,采用钎焊,筋条2的内端也采用焊接方式成型,筋条2上设有多个贯穿孔,设置了筋条2,键条2将单个第一通道111分隔成四部分腔体,能够减小水力直径,从而提高换热效率,筋条2还增大了接触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筋条2上的通孔能避免对第一通道内的流苏产生不利影响,提高换热效率,配合槽11的设置使得管体的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便于连接时的快速定位,提高连接的精度,与集流管的连接更为的便捷、可靠,连接质量好,促使提高蒸发器的质量。
[n0026] 参照图3、图4,一种蒸发器,包括上述的具有微通道的扁管,扁管的管体1呈连续的S型绕设结构,还包括翅片3、进口集流管4、出口集流管5、进口铝管6、出口铝管7、冷凝进口铜接管8、冷冰出口铜接管9,扁管的一端为进口、另一端为出口,翅片2连接在管体上,翅片3为连续折叠结构,翅片3的两端分别对应的与相邻两扁管的管体1焊接连接,进口集流管4与扁管进口连接,进口铝管6与进口集流管4的进口连接,冷凝进口铜管8通过进口洛克环10与进口铝管6连接,出口集流管5与扁管出口连接,出口铝管7与出口集流管5的出口连接,冷凝出口铜管9通过出口洛克环11与出口铝管7连接,进口集流管5与进口相连接处的结构与扁管进口端结构配合,出口集流管与出口相连接处的结构与扁管出口端结构配合。
[n002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包括管体,管体内开设的多个沿管体长度方向的通道,多个通道沿管体宽度方向分布且相互独立、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表面设有多道延其长度方向的配合槽,多道配合槽沿管体宽度方向均匀分布,配合槽处对应的管体为配合段,配合槽之外的管体为通道段,通道段、配合段相间分布,所述的通道包括开设在通道段内的第一通道、开设在配合段内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在通道段内沿管体宽度方向均匀分布,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横截面均为矩形,第一通道内设有多道沿其长度方向的筋条,多道筋条的内端在第一通道内相接,多道筋条的外端与第一通道的内壁对应处相接,筋条上设有多个贯穿孔。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筋条设有四道,筋条的内端在第一通道的中心处汇集相接,筋条的外端分别与第一通道的内壁面中间处相接,筋条的外端与第一通道内壁面中间处焊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道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的第二通道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通道沿管体厚度方向的第一通道第二边长H1>第二通道沿管体厚度方向的第二通道第二边长H2。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道第二边长H1≥2倍的第二通道第二边长H2。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合槽的槽底面与管体表面平行。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的厚度为2±0.02mm,配合槽处的管体的厚度为1.6mm。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其特征在于:在管体厚度方向上,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中心线与管体的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通道的中心与配合段的中心重合。
[0009] 9.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微通道的扁管,所述的扁管呈连续的S型绕设结构,还括翅片、进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进口铝管、出口铝管、冷凝进口铜接管、冷冰出口铜接管,扁管的一端为进口、另一端为出口,所处的翅片连接在管体上,所述的进口集流管与扁管进口连接,所述的进口铝管与进口集流管的进口连接,冷凝进口铜管通过进口洛克环与进口铝管连接,所述的出口集流管与扁管出口连接,所述的出口铝管与出口集流管的出口连接,冷凝出口铜管通过出口洛克环与出口铝管连接,进口集流管与进口相连接处的结构与扁管进口端结构配合,出口集流管与出口相连接处的结构与扁管出口端结构配合。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翅片为连续折叠结构,翅片的两端分别对应的与相邻两扁管的管体连接。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6935414B2|2005-08-30|Tube and heat exchanger having the same
US5137082A|1992-08-11|Plate-type refrigerant evaporator
US5172759A|1992-12-22|Plate-type refrigerant evaporator
CN103837025A|2014-06-04|微通道换热器
CN214333112U|2021-10-01|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及具有该扁管的蒸发器
CN112556245A|2021-03-26|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及具有该扁管的蒸发器
US10830542B2|2020-11-10|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ultiple manifold assembly having internal communication ports
WO2015090187A1|2015-06-25|一种换热单元以及换热器
JPH09189498A|1997-07-22|熱媒体分流促進機構付ヘッダ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CN101696861B|2012-05-30|换热器的翅带构造及其换热器
WO2021169532A1|2021-09-02|换热器
CN213811873U|2021-07-27|一种可拆分式微流道换热器
KR20030035513A|2003-05-09|이산화탄소용 열교환기
JP4164146B2|2008-10-08|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ー・エアコン
CN210425657U|2020-04-28|一种微通道冷凝器及制冰机
CN213873912U|2021-08-03|换热器
CN213873911U|2021-08-03|换热器
CN210101256U|2020-02-21|一种换热器及汽车空调系统
CN210051023U|2020-02-11|换热器和空调器
JP3095540B2|2000-10-03|積層型熱交換器
CN211823271U|2020-10-30|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210051186U|2020-02-11|三介质换热器
CN212431898U|2021-01-29|一种双排微通道集管
KR20190097632A|2019-08-21|공기압 손실을 저감한 세경관 열교환기
CN213748012U|2021-07-20|一种高效稳定型散热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140950.4U|CN214333112U|2020-12-23|2020-12-23|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及具有该扁管的蒸发器|CN202023140950.4U| CN214333112U|2020-12-23|2020-12-23|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及具有该扁管的蒸发器|
[返回顶部]